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事业发展,整合广东省区域急救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和人才优势,借助广东省护理学会平台建立、健全临床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提高院前急救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和培养计划。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办,365游戏大厅协办,于2023年9月15-17日,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院前急救护理能力提升与发展研讨班》(项目编号:2023511405051),同时进行创伤急救技能视频展示。本次研讨班邀请国内知名护理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及讨论,围绕院前急救护理新进展新动态,展示急诊护理人员急救技术,以推广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导向,提升广东省院前急救护理整体水平,为健康广东、健康中国贡献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本次研讨班邀请了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蔡文智、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朱虹、广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汪国成、365游戏大厅护理部主任谢小华等23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授课。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急诊科、院前科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3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开班仪式上,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朱虹为本次研讨班致辞,对前来授课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加研讨班的护理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全体学员认真听讲,学有收获,进一步为专科建设添砖加瓦,同时以本次学术交流为契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推动湾区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促进院前急救工作的相互交流,促进院前急救医护协同发展,铸就以“及时有效的社会急救、快速响应的院前急救、联动畅顺的院内急救”而引领全国的医疗急救“深圳模式”。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以《以高水平专科促高质量护理》为题,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科护理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所需,分别从政策、专科护士培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水平专科护理发展的一些建议,同时也回顾了粤港澳大湾区专科护士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创新的经验。指出康复护理专科的建设对于提升全局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蔡文智,以《叙事医学与急诊护理的融合》为题,从叙事医学概述、叙事医学走进南医深院、叙事与急诊护理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主题授课。提醒我们关注患者,不仅仅是具体的疾病,还包括患者的情感,要接纳他们的所有情绪。急诊是有故事的科室,应当坚持把叙事医学做起来。叙事医学可以让急诊人反思我们的实践,理解患者的宣泄。急诊护理与叙事医学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二者结合将演绎出无限精彩,叙事医学的引入会让急诊医护更加同情、理解、体贴每一位独一无二的患者。 香港护士管理局前主席、能仁专上学院署理校长汪国成,以《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的应用、AI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对护士能力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表示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护理专业必须拥有自己的伦理立场。护士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并不取代护理技能或判断力,而是作为增强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工具。护士仍然对他们的决策和行动负责,而人工智能则作为他们专业知识的辅助。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文武,以《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结局的努力:深圳宝安实践》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生存链V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结局回顾探究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心脏骤停患者提高生存率和神经恢复,已经将重点转移到院前环节,因为到目前为止,对生存链的最大影响是在第一个环节。根据目前的证据,实施“五大策略”将显著改善全球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积极探索社会急救体系建设的“宝安模式”,创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全覆盖的社会急救体系暨“宝安模式”,并且得了初步成效。 张文武《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结局的努力:深圳宝安实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黄燕梅,以《浅谈护士卫生应急能力与提升策略》为题进行网络授课,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背景与现状、“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解读、提升策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护理培训课程进行解读讲解,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中的各项实际能力,以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切实提升护理预备队队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实战水平。
黄燕梅《浅谈护士卫生应急能力与提升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儿科科护士长李智英,以《儿童常见意外伤害院前急救知识》为题进行网络授课,从儿童意外伤害定义、现状、常见伤害类型及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通俗易懂,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评估、判断及处置能力,多掌握一分急救技能,孩子就多一份生命保障,我们的不停努力,必将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365游戏大厅科护士长高明榕,以《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监护技术》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危重患者评估、病情判断、处理原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提醒我们早期确定病人的危险因素可以阻止危重病的发生或可以将危重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危重病即将出现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没有特异性的。呼吸急促通常是危重病的风险和征兆的最重要的预示指标,通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更为细致的监护和检查。详尽的病史对于做出准确的诊断、确定病人的生理储备情况及制定病人的治疗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和实验室监测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谢小华,以《医院护理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护理质量指标构建、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实践案例、探索构建专科护理指标四大方面进行了精彩授课。让大家对护理敏感指标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临床工作中应用敏感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从华,以《社会急救培训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导师基本情况与建立背景、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对公众培训急救知识与技能,传播健康文化,医防融合,应是医护人员的天然职责。倡导全体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公众急救培训,成为主力军、宣传员。同时接受热心公益、有志于急救培训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足够的公众急救培训导师是提高区域内社会公众急救培训率的关键之一,加强公众急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极为重要。培训中心要建立完善急救培训导师师资库,完善培训导师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档案,进行注册管理和教学跟踪,组织继续教育和评教活动,提升培训教学水平。保证急救培训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培训导师能力培养,建立培训导师“实战化”培训模式,缩短急诊专业和非急诊专业培训导师差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急诊区护士长李元,以《院前-院内有效衔接在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为题进行网络授课,从烧伤概述、急救评估及处置、院前转运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表示通过专家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烧烫伤早期处置能力提升、科研协作等领域加强衔接,提升烧伤创伤救治能力和重症转诊效率。共同打造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提升烧伤创伤救治水平,第一时间给烧伤创伤患者最好的治疗,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保障。 365游戏大厅重症急救医学部科护士长陈晖,以《危重症患者VTE防控策略临床应用》为题,从重症365游戏大厅科室概况、VTE防控策略、科室防控亮点、VTE防控持续改进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阐述ICU患者由于原发疾病、长期制动、动静脉插管等因素是院内VTE的极高危人群,风险可能贯穿ICU治疗过程始终,导致VTE发生率高且隐蔽,应予以重视。制定合理的VTE预防策略,根据不同的预防策略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VTE的发生率。VTE预防应一体化管理,药物预防与机械预防灵活配合,离开ICU后仍需继续进行VTE预防。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组长唐翌葵,以《院前急救关键护理技术--检伤分类》为题,从检伤分类的目的和原则、基本要求、标准及标志、START检伤分类法的流程及应用、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逐一讲解。告诉我们由于事态突发,现场的医疗资源和救援力量都不充分,此时,需要现场有经验的应急救护救援人员或紧急医疗救援人员迅速组织起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伤员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现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现代社会、群体伤害、现场急救的特点之一是要做检伤分类。需要注意的是,伤员分类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伤员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反复对伤员进行重新评估作出适当调整。 中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张银英,以《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与护理》为题进行主题授课,从相关概念、经鼻高流量氧疗在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护理三个方面进行逐一解读。表示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作为一种新的氧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有创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概率,并通过加温、湿化装置使气体达到人体最适宜的温、湿度,提高舒适性,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有着明显优势。轻中度的低氧血症患者可以首选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治疗。在应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正确选择临床适应证,明确其临床价值和局限性;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关注患者安全,并密切观察使用后的疗效,做好患者治疗护理及仪器管理工作。 张银英《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与护理》 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副主任委员张洪,以《救护知识更新解读》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最新指南解读、解析更新知识点、注意事项、师资需掌握知识点等五个方面逐一互动讲授。强调及时、持续的心脏按压,即“黄金4分钟”内给心脏骤停遇难者的“空中加油”,及时的除颤,即给发动机空中停机重新“点火”,生死攸关,心肺复苏,强调的是:“简单、极致”。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陈玲,以《创伤急救专科护理模式》为主题进行网络授课,把我国当下创伤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创伤团队启动(TTA)的重要性,建议各单位完善创伤救治流程、做好应急响应,推动创伤救治流程持续改进,打造与时俱进的创伤专科护理模式。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李丹,以《危重孕产妇快速识别及急救护理》为题进行现场授课,重点从危重孕产妇定义及分类、快速识别及护理、个案分享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有效提高了学员对危重孕产妇识别、应急与救治能力。李丹老师结合工作实践,倾囊相授,传授产科先进工作及管理经验,助力提高市、区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提升医护团队临床技能协作、配合能力。 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集团南澳医院护理部主任韩碧园,以《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为题进行现场授课,重点从AMI的早期识别、STEMI救治方式及时间、STEMI的救治策略、STEMI院前急救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告诉我们通过上下级医院联动等措施,早期、快速并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进一步提高了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了院前急救救治质量和诊疗能力,能够更好地为各地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汪竹红,以《灾害护理对护士能力的要求》为题进行现场授课,对灾难护理概述及特征、护士在灾害护理中的作用、灾害护理对护士能力的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从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处置包括检伤分类(SALT、START)伤员疏散与转运、院内应急处置管理等方面进行灾害救援理论知识讲解,为灾害救援提供专业的指导,保证灾害护理救援的质量与安全,促进灾害救援学科的发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梁莉,以《急救护理临床思维的建立》为题进行现场授课,重点从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发展史、急救护理临床思维、急救思维在病例中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醒我们专业知识越渊博,思维过程就越快捷,越切中要害,越接近实际,也就越能尽早作出正确的判断。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急诊医学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专业化水平,既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也提升了护士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最重要的是促进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向专科化发展,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化素质。 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科主任李冬梅,以《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救治策略的探讨》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严重创伤就诊现状、院前救治流程与规范、一体化建设、能力提高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提出以“1+N”模式构建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不断提高院前创伤评估方法及急救技能,通过多方联动、快速转运、综合治疗等途径,创建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提高创伤综合救治能力。 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张志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为题进行现场授课,从主要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护理干预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提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外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联合实施一定的针对性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伴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继文,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为题,从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院前院内急救、绿道护士、移动卒中单元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重点结合最新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文献,从院前急救、区域网络体系建设、急诊绿色通道的构建、AIS超早期的特异性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等重症卒中的管理等多角度、多层次给出建议,希望为院前急救和急诊医务人员接诊卒中患者理清诊治护理思路,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促进院前院内一体化卒中救治体系建设。 除理论课程外,本次培训班还安排了以《创伤急救技术之——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为主题进行“创伤急救技能视频展示”投稿征集环节,会务组收到64份视频投稿,视频以主题内涵、视频制作、内容展示三个方面进行分组打分,产生一等项目:2个;二等项目:5个;三等项目:7个;优胜项目:5个。在研讨班播放展示,创作团队同步解说。入选优秀视频,将创伤急救与评估规范操作内容制作成为视频形式,在各种媒介中传播展示。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讲解形式,它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使公益培训更形象生动,不断提高大众急救水平。本次评奖也充分体现投稿单位护理团队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也体现专委会将始终贯彻“以赛促进,以赛促学”,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颁奖环节结束后,进入参观环节,由365游戏大厅急诊科副主任护师张继文带领与会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要是参观深圳市急救调度中心和“5G移动卒中单元”。365游戏大厅的“5G移动卒中单元”是国际领先、深圳市唯一一部。该卒中单元将小型移动CT和相关的检验设备装配在专用救护车上,集5G移动信息系统、移动CT、卒中诊断、远程会诊、急救等功能为一体。
当医院接到急救信息后,“5G移动卒中单元”救护车可以立即出发,最短时间到达急救点。“5G移动脑卒中单元”接收到患者后,院前卒中急救团队便可在救护车上开始CT扫描、生化分析,随即可通过车上5G网络系统,传输检查、检验结果,医院专家团队与院前卒中急救团队视频连线,并通过远程医疗设备给予专业指导,明确诊断后立即对症治疗。实现“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的全新诊疗模式,把治疗的关口提前,抢占救治的黄金时间,不用担心因急救设备不足,交通拥挤等原因延误患者治疗,大幅缩短了救治时间,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5G移动卒中单元充分发挥了我国在5G、移动CT、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优势,把诊断及治疗前移到卒中发生的现场,形成了卒中院前与院内救治一体化管理的全新模式。 本次研讨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搭建了一次全省院前急救护理同仁们的交流与探索的平台。学员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示了高度的专业热情和求知欲。在主题授课分享环节,大家深入探究真实的院前急救发展问题,积极发言,提出问题,互相启发,通过团队协作与讨论,不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激烈的讨论环节则成为大家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平台。这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不仅促进了个人的成长,也促进了我省急诊院前护理队伍的同质化发展。 本次研讨班内容丰富、范围广、形式多、主题鲜明,与临床紧密结合。授课专家倾囊相授,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启示了参与者们在院前急救护理实践中的思考和创新。这些珍贵的经验交流不仅丰富了参与者们的知识储备,也为院前急救护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次研讨班的圆满召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专委会将继续举办更多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学术活动,为全省院前急救护理同仁提供学习与展示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院前急救护理专科护理管理水平和专业内涵建设而不懈努力!